
星期六和剛剛從北京回來的愛瑪到她的教堂聽講座. 講者引古據今,比對中外各家學說,包括佛教, 基督教,儒家,道家等, 得出結論:中國文化比較重包容, 西方文化比較講輸贏.
聽完剛好午飯時候, 大家相約到列治文川菜館一聚.席間友人問我怎麼看上述結論.我說, 中國文化裡的包容當然可以避免許多爭拗, 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但要看情況,如果見到不排隊的人也一個勁包容,豈不打亂秩序?
我那年聖誕節前因大雪開不動車子,要把車子停在郊外幾天, 為防被盜, 到店裡買鎖.付錢時急著要打開堅固的塑膠包裝, 店員連忙接過來幫我,不讓我碰一下, 怕我弄傷自己後商店要負責, 商業保險也會拒絕賠款. 這種情況下, 就談不上什麼包容了.
西方人也不是只講輸贏, 要看場合. 像上次搬家, 電梯壞了, 延誤了我的時間, 害我多付搬家費(因為加拿大勞工按小時算工錢). 我的朋友, 一位年近五十的西人,加上當時才謀面的住隔壁的兩位西人小伙子二話不說就幫我們搬, 其中還包括一架立身鋼琴. 他們誰也沒有鼓勵過我去告房東, 只是不停默默地干, 實在令人感動, 這不僅是一種包容, 還是一種胸襟.
到加拿大之前, 我們在美國住過, 等巴士時如果有人插隊, 在美國很快就有人叫排隊, 但在加拿大大家只是流露不悅的臉色, 然後不斷盯著那些人看. 這情形很難說是 社會分化還是包容, 即使是包容, 也是一種不情願或不得已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