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之漡
動靜之寬,雲山潝石;凝塵止觀,遍照虛實 。 。。。。潮來因、士覺吼。

格主小檔案

來因覺士





<2009年3月>
22232425262728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最新文章
寂然不動──人間無事人
2024/10/29 19:09
點心
2024/4/28 15:54
余光中不識張益德
2023/11/30 14:38
弔客
2023/6/1 20:00
決梁山泊之策
2022/12/4 21:07

最新迴響
附註:
by lyingjazz, 8/13
Re:修理潘國森
by 光澄籽, 7/16
Re:修理潘國森
by 潘國森, 6/6
Re:玩命,還是作秀?
by 作秀黨萬歲、萬萬歲, 4/29
Re:玩命,還是作秀?
by 潘國森, 4/28

文章分類
略過巡覽連結。


部落格統計
今日人氣: 18 次
累計人氣: 346848 次
文章總數: 131 篇
March 12, 2009
「羽扇綸巾」與諸葛亮 (4/6)
來因覺士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20:51:11

  但說到諸葛亮的道士身分,其實還有另一層的含意;關於這個部分,則又不得不提到羅貫中先生的另一部大作──《水滸傳》了。

  在《水滸傳》的描寫中,梁山好漢們的「排座次」共有七回:頭一回「七星聚義」,以晁蓋坐第一位,吳用第二,公孫勝第三,其次則是劉唐與阮氏三兄弟;第二回是王倫正式接納林沖坐了第四位;第三回是林沖火併王倫之後,晁蓋居首,其次是吳用、公孫勝、林沖、劉唐、三阮乃至杜遷、宋萬、朱貴;第四回是花榮大鬧清風寨後,按「先來後到」排座,所以晁蓋、吳用等人的座次基本不變;第五回是宋江正式入伙,因此第一、第二成了晁蓋、宋江,吳用、公孫勝則分列第三、第四,其餘頭領則暫不分定座次;第六回是晁蓋身亡後,「忠義堂」上以宋江「權居尊位」,「第二位軍師吳學究,第三位法師公孫勝」,接下來是花榮等人;第七回是自地底掘出石碣,上頭一百單八條好漢,排名依次是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等人。

  除去王倫的那次之外,梁山天罡地煞們的幾度座次更動排列,其中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即不管領導者是前期的晁蓋[28],中期的晁蓋、宋江,還是後期的宋江、盧俊義,其領袖首座下的第一、二順位,永遠都是吳用、然後公孫勝。當然,吳用自一開始的「智取生辰綱」,到後來的「智取大名府」[29],可說是出謀策劃、運籌帷幄,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公孫勝卻非如此,從最初的「智取生辰綱」,公孫勝在裏頭所扮演的角色,和劉唐、三阮等人並無二致,上了梁山後,吳用以言語激怒林沖,殺了王倫,公孫勝啥事也沒幹(連阮氏三雄都還有分別阻開了杜遷、宋萬、朱貴的功勞),論座次竟還在出力最多的林沖之上,並且這等排名還自始至終維持不變──雖然公孫勝後來降魔作法、助己軍取勝,還在戰場上與敵「鬥法」,是梁山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仍扭轉不了前面這項予人既定印象的事實。

  其中原因就在公孫勝的「道士」身分。道士又尊稱作「天師」,可說是「天」的代表、「神權」的象徵。大凡在古代起事,要想迅速匯集群眾,又想為自己的統治權取得有力支持,無不以「天命」、「神授」等迷信甚或是宗教為號召,從秦末的陳勝、吳廣,乃至漢末的黃巾,都是代表性的例子。所以公孫勝的位次自然得排在前三名了。

  可是說到行軍打仗,身為「將將者」的統帥身旁,沒有個精通文韜武略的「軍師」顧問,單靠「天」可是成不了大事的,即使擁有一時之浩盛,最終仍不免以覆敗收場,陳勝、黃巾依舊是其中之例。以現實的層面而論,以天為號召固然有一定的影響力,卻遠不如統御謀畫來得重要與紮實,這也是吳用始終排名在公孫勝之上的底蘊。

  如果說公孫勝的「法師」、「天師」身分代表的是「天」的話,那麼吳用的「軍師」、「人師」身分,所表徵的意義則為「地」,合晁蓋、宋江、盧俊義其為「統帥」、「人君」所代表之「人」者,即為「天、地、人」之「三才」奧義;從這個層面來看,梁山好漢集團在作者的設計下,於發展之初就已經具備奪取天下的完整要件了,可不是單純以「盜賊集團」便能一語蔽之的等閒組織,因此《水滸傳》開頭《引首》裏寫道百官奏聞天子,禳謝瘟疫;若不因此事,如何教:

  三十六員天罡下臨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間;哄動宋國乾坤,鬧遍趙家社稷?

故而這一百零八人是「掀翻天地重扶起,戳破蒼穹再補完」[30],打著「替天行道」旗號,有著顛覆宋家天下、另立江山之終極目標的「逐鹿」團體。其次,已故的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級研究員羅爾綱先生更追尋出「水滸」一詞的來源,正是出自於《詩經‧大雅‧緜》: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羅老寫道:

  這首史詩,是歌詠周朝開基者古公亶父(後追尊為太王)避狄去邠,渡漆、沮兩水,越梁山,到岐下,得到人民的擁戴,開基建國的歷史。元‧高文秀《黑旋風雙獻功》和闕名《魯智深喜賞黃花峪》寫道:「寨名水滸,泊號梁山,縱橫河港一千條,四下方圓八百里。」把梁山寫成為根據地,以水滸寨作為新政權,顯然是取自《詩經》這首「率西水滸,至於歧下」的史詩而來。羅貫中正是繼承了並且進一步發揮了元雜劇的思想,取「水滸」為書名,以表明梁山泊與宋王朝對立,建立新政權的全書內容的。[31]

  既然是要「與宋王朝對立,建立新政權」,「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個對頭的」[32],那麼「三才」分別表徵的寓意:「天時」、「地利」、「人和」,對於「水滸」所標誌的「事業」來說,就非常重要了。

  由此回頭看諸葛亮,不但是「軍師」,又加諸以「天師」的位階,這在雜劇、小說中,除孔明外,也只有龐統、管通而已;但管通是舞臺上的虛構角色,而龐統既出場比諸葛亮晚、又死得比人家早,相對上大幅限縮了揮灑空間,因此做為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諸葛亮以一人兼得「天」、「地」之機,這種藝術加工上的形象塑造,便有其獨特且非凡的意涵了。對「將將者」劉備而言[33],具有「天」、「地」象徵意義的諸葛亮,無異「如魚得水」,自然是視之如左右手,而與之「情好日密」了[34]

  不過,做為歷史通俗小說,在以史實為主體架構的編寫模式下,《演義》褪去了《平話》、雜劇以及民間傳說中所賦予諸葛亮身上的神祕光環,雖然依舊披著鶴氅,說他是「當世神仙」,可是全書中不僅不再看到其自稱作「貧道」的說法,而改以「亮」、「吾」、「我」以及後來之「臣」外,身旁也沒了「道童」,而是「童子」,《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之八‧定三分亮出茅廬》中如此描述: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飄飄然當世之神仙也。

可說是向歷史靠近了一大步(再到「毛批版」修改後,無疑又更近史實)。而此處寫的「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機」,不光是形容其人出眾的外貌與氣質,更是在開始之初便點明了諸葛亮兼有「軍師」與「天師」的雙重身分。

  所以在氣氛的烘托上,羅貫中仍保留了諸葛亮隆中「部分」友人的道士形相,《卷之七‧劉玄德遇司馬徽》中寫劉備「躍馬跳檀溪」後,遇一牧童,原來是司馬徽弟子,因而言道:

  我師傅複姓司馬,名徽,字德操,道號「水鏡先生」,潁川人也。

依仍未改道家身分,而且小說隨後的形容,生得是「松形鶴骨,器宇不凡,年幾半百,顏色如童」,十足一副得道高人姿態;另外在《卷之八‧劉玄德三顧茅廬》寫劉備初訪臥龍崗時,回程遇到諸葛亮好友之一崔州平,也是作道士打扮:

  忽見一人,神清氣爽,目秀眉清,容貌軒昂,丰姿英邁,頭戴逍遙烏巾,身穿青衣道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35]

  至於後來出現的徐庶,卻是「葛巾布袍,皂縧烏履,長歌而來」;史稱諸葛亮「好梁父吟」[36],加上《太平御覽》中「葛巾毛扇」的說法,《演義》裏的徐庶描寫,與史籍文獻中記載的諸葛亮形像有著高度的契合,甚至可以這麼說,這極有可能是作者有意的針對歷史上的諸葛亮原型,所做的「還原」和「翻版」設計。《三國志通俗演義》從第七卷的〈劉玄德遇司馬徽〉直到第八卷的〈定三分亮出茅廬〉,橫跨了七個章回,作者用費大幅的虛筆為諸葛亮的出場做了一層又一層的鋪敘(除〈隆中對〉外幾乎全是虛構),先以水鏡道出「伏龍、鳳雛」名號,中接徐元直自薦、「走馬薦諸葛」,最後是「三顧茅廬」,一路山巒起伏、峰迴路轉:

  聞水鏡而以為孔明,見崔州平而以為孔明,見石廣元、孟公威而以為孔明,見諸葛均、黃承彥而又以為孔明。正如永夜望曙者,見燈光而以為曙也,見月光而以為曙也,見星光而又以為曙也;又如旱夜望雨者,聽風聲而以為雨也,聽泉聲而以為雨也,聽漏聲而又以為雨也。[37]

  因此小說裏的徐庶,無疑有著「承先啟後」的作用:上承司馬徽的推薦,下引諸葛亮登場,其中受拜軍師,以寡擊眾挫敗曹仁、李典,再到「計取樊城」,無一不是虛構,如此費力為徐庶張羅吹捧,就是為了最後「走荐諸葛亮」時的一句:

  某比此人,如駑馬以並麒麟,寒鴉以配鸞鳳。庶何足言之。此人乃天下第一人耳!

正如毛宗崗在《三國志演義》第三十六回卷首的批語:

  敘單福用兵處,不須幾筆;然設伏料敵,破陣取城之能,已略見一斑矣。後文有孔明無數神機妙算,此先有單福小試其端以引之──如將觀名優演名劇,而此回則是「副末」登場也。

  既是如此吃重之角色,而且又是劉備的初任軍師,小說不僅將其才能大加誇張,還將他的「無始終」[38]、半途跳槽投奔曹營做了改寫、美化;小說家的「另眼相待」,正是這個「副末」對於即將登場的「正末」有著極其重要的引場、幫襯的作用。因此史書上雖然並未對徐庶的外貌、穿著有隻字片語的相關描錄,小說卻彷彿是依著諸葛亮的有關側寫塑造了徐庶的外形,便是在於諸葛亮作為羅貫中心目中文臣典範之第一人(全書「七實三虛」,其中虛構部分諸葛亮就佔掉了三分之一[39],其羽扇、綸巾、鶴氅的獨特造型,早已是作者腦中勾勒出的最理想形象;但《三國》畢竟是歷史小說,於是「葛巾」、「長歌」就某種程度上給「復原」到了徐庶身上,獨少了「羽扇」,因為這是諸葛亮的「專用」,不光是史籍文獻上曾有記載,更是用來襯托諸葛亮「指揮若定」、「談笑用兵」,有著名士瀟灑風範,不可或缺的一項道具,故而在小說家的構思中,也只能出現在他一人的手上[40]

  刊行於明朝中葉的著名奇幻神怪小說──《西遊記》,在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中,寫孫行者推倒人蔘果樹,害唐僧師徒為五莊觀「鎮元子」大仙所囚,悟空只得四方尋訪神仙,救活寶樹,其中來到「東華大帝」的方丈仙山,帝君邀行者入宮,才要坐下待茶,「只見翠屏後轉出一個童兒」:

  身穿道服飄霞爍,腰束絲絛光錯落。頭戴綸巾布斗星,足登芒履遊仙岳。……

  這個身著道袍、頭頂綸巾的童子,並非諸葛亮,但也是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即漢武帝時代名臣、而今修成正果名列仙班的:「小仙乃是東方朔」;此外,南宋詩詞大家陸游的〈八月九日晚賦〉中亦有:「薄晚悠然下草堂,綸巾鶴氅弄秋光」之句,這「綸巾鶴氅」指的乃是作者自己。可見出了《三國演義》,這「綸巾鶴氅」無論是歷史(有謝萬、或陸游)、還是小說(有東方朔),都不是諸葛亮所能專用、獨有的。

  

 

 

 

注釋

[28]晁蓋雖非一百零八星之一,但宋江作為梁山之主中「承啟後」的重要角色,晁蓋卻是梁山聚義中不可或缺的「行」領導人物。

[29]分別見七十回本《金批水滸傳》第十五回以及第六十五回。

[30]以上語見﹝明‧容與堂刻本﹞百回本《忠義水滸傳》中《引首》篇末以及第十一回篇末。

[31]見羅爾綱先生〈水滸真義考〉一文,收錄於《水滸傳原本和著者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一版。

[32]見明‧容與堂刻本《忠義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旱地忽律朱貴對神行太保戴宗之語:

  ……俺這裏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個對頭的。

[33]此借韓信對劉邦語,指劉備做為統合諸將眾臣的「人君」地位。《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34]見《三國志平話‧卷中‧三謁諸葛》:

  先主曰:「吾得孔明,如魚得水。」

《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之八‧諸葛亮博望燒屯》:

  玄德曰:「吾得孔明,猶魚得水也。汝兄弟不可復多言。」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35]現今通行之《三國演義》已被評點者將崔州平的打扮改作:「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然而毛父子卻似乎忽略了「逍遙巾」其實也是道士服飾之一,據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八七‧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戊午條引《靖康遺錄》曰:「……上皇乘轎子至寨門下轎,著紫道服,戴逍遙巾,趨而入至幕次……」(稱宋徽宗被俘北去後,仍身穿紫道袍、頭戴逍遙巾,作道士打扮),結果崔州平反倒成了半道半儒的模樣了;至於司馬徽,除將外貌形容中:「年幾半百,顏色如童」二句刪去外,其餘情節基本不變。分別參見《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茅廬》。

[36]諸葛亮本傳:「亮躬畊隴畝,好為《梁父吟》」,裴松之注引《魏略》:「亮在荊州……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

[37]《三國志演義》第三十七回卷首,毛宗崗批語。

[38]《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之八‧徐庶走荐諸葛亮》:

  庶謂諸將曰:「望諸公善事使君,以圖名垂竹帛、功列青史,休效庶之無始終也。」

  其實小說將徐庶的離去給提前了。

  據《三國志‧魏書‧程昱傳》注引徐眾《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本文與注引魚豢《魏略》,徐庶是劉備自樊城倉皇往南奔逃之際,以母親「為曹公所得」、「方寸亂矣」為由,轉投曹營的;按諸葛亮的〈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或稱〈與群下教〉)文中:「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可見徐庶和諸葛亮曾在劉備手下共事過一段時日。

[39]見章學誠《丙辰札記》【中華書局】:

  惟《三國演義》則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致觀者往往為所惑亂。

另見《三國演義、三國志對照本》許盤清、周文業整理【江蘇古籍出版社】,書中〈前言〉:

  ……《三國演義》全書只有六分真,準確地說僅有6.3分真。這與章學誠的「七實三虛」非常接近,因為本人還沒有將《後漢書》與《晉書》對照的結果加上去,如能加上這兩書,真實度肯定會有所提高!

  …………

  《三國演義》中,有六分真,近四分虛,這四分虛構中有三分之一用在諸葛亮身上,……

[40]但在刊印於清康熙年間的《增像三國全圖演義》裏,有關人物繡像方面,其中徐庶和諸葛亮二者不僅面容、鬚髯相仿,連穿著都同是道冠、道袍,並且手持羽扇,只差諸葛亮坐在四輪小車上而已;繪圖者只顧自己想像,全然忽略書中文字的描述,將徐庶、諸葛這前後兩任軍師俱繪作「天師」形象,看來正是這「副末」與「正末」二者間的聯繫關係所產生的奇妙而有趣的影響。

至於繡像,可參見《繡像三國演義》【山東畫報出版社】上冊。

 

 



迴響(0) | 引用 | 人氣(2309)  

引用網址:
站內最新好文
這關我啥事,請問
2024/11/19 15:27
失去寵物的悲傷剝奪-允許...
2024/11/4 0:15
寵物老齡化的照顧技巧
2024/11/2 12:15
寂然不動──人間無事人
2024/10/29 19:09
貓經濟-台灣寵物產業的下...
2024/10/6 23:06
羅馬的 mix and match
2024/10/5 17:36
義大利 Cusin
2024/10/1 21:31
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便是幸福
2024/8/31 12:20
掌握KOL行銷的目的與合作...
2024/8/26 11:41
你知道黝黑軟Q的仙草,是...
2024/8/25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