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語: 「用心栽植每一棵樹,值得。」
( 爬文背景音樂推薦:https://youtu.be/1HZr199WjaI )
(瀏覽以下短文前請務必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而且都需要幫他們個別量身訂做、調整好一個適合他的學習方式
和生活態度,父母就是那必定要出席一定要在場的"與會人士"。
以下說法不見得適用各種孩子,我也不是甚麼專家學者,最了解
孩子的是家長您。所以,請多多互相鼓勵時時為彼此加油吧!)
一路以來我的學業成績還算中等稍稍偏上,一點都不是資質聰敏的學生。經歷過高中聯考,也曾面臨桃聯、北聯二選一的人生岔路(...其實沒有北聯一定比較好的道理),後來考進北部私立高中就讀。大學重考過也就經歷了『一試定終身』的恐怖壓力折磨..兩次,畢業後參加國內研究所考試同時申請國外學校,結果後來選擇出國念書。目前已經回國幾十年拼到白領階級,還繼續苦苦奮鬥中但快樂自得。我非常珍惜和感謝累積至今的學習經驗和家人同學朋友的支持,因為是他們的幫助堆積出今天的我。
經常聽聞那些憂心孩子未來的父母們,發了瘋似的把原本快樂的孩子逼到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學習,甚至"幫他們"決定未來以減輕家長們自己的擔心、疑惑或者遺憾,然而後來卻也是個個沒把握、隨人顧性命一路慌亂。既然如此,以下的分享應該可以給父母族一些方向,也希望這一切比我自己拿來只教我自己孩子還更加值得:
1. 盡量鼓勵孩子去念公立學校:
我是私立高中畢業的,並不是說私立就不好,而是私立學校的教學環境因受限於資金運用和募資相對不易以及升學保證等等相關考量,通常比較不會考慮或者說比較沒本錢給孩子一個細嚐學風、自由發揮的氛圍(除非私校立校目的即在此,並且如實堅持推動)。於是,漸漸地在那就讀的孩子們,容易淡忘除了書本外還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最後甚至只剩下小小的長方書桌讓他一題接一題地,懵懵懂懂的對能見度越來越低的未來,填入一個個徬徨又無助的答案。有的甚至後來已經不知道該向誰發問或請益,自己心中和書本上的不解,繼續孤單而壓抑地踩著年輕步伐跌跌撞撞。我認為,在一個政策性偏向衝升學率的私校環境中,對還沒有踩穩學習步伐的孩子衝擊尤其大,年輕時學習環境不穩定(請注意,不是清苦是不穩定),年長時就容易陷入坎坷的惡性循環之中。但如果您的孩子只能選擇私校就讀,那就請您多留意多給他們一些擴展學習視野的機會,說得白一點,就是要小心別死讀書、讀死書,家長也要一路成長下去。
2. 其實沒有北聯或大都市一定比較好的道理,要適合孩子,適合您孩子才好:
當時我準備報考桃聯時,因為一心認定在北聯將來會比較有競爭力(這口耳相傳的道理後來證明是無稽之談),所以一頭往台北衝去。過程中曾報考桃園地區知名私校,考到榜首卻不去念儘管離家很近,只因為心中嘀咕著自己一定要往北聯去。然而,在北聯考上公立學校但又覺得不夠好,於是聽了家人朋友一致推薦,拼了命擠進另一間著名私校開始我心靈中類似流亡的學習生涯。回想起來,那段時間印象中最艱難的課題就是..求救無門,不論是學習和生活都是,那是一段很需要人陪伴解題和討論的日子。
3. 要跟孩子一起面對各種難題並大力支持一起解難,就算父母自己也不知所措:
別只會問"有問題嗎?",父母一定要學會讀取肢體語言而且適時表達關心和融入孩子處境。關鍵不在於追求一個或多個完美的答案,而是一起摸索的過程中的眼神、心靈交流等等。就算是一時之間無法解決難題,也足以把下次相處的品質更往上提升一階,受益的不會只有孩子,父母心裡也將更踏實。如果家中還有其他年幼孩子一同目睹你們的努力時,自然也會形塑他們日後努力積極的態度,然後全家凡事都將如此面對,這樣下去整個家庭一種好的循環就動了起來。
4. 考試會緊張並不見得是因為準備不週,卻很可能是害怕或擔心考糟後會受甚麼樣的對待:
這聽起來稀疏平常的問題,應該算是家長和老師連成一氣的默契吧!? 本來就是要讓他擔心不讀書將來會受不好的對待,這樣才知要好好念書不是嗎? 呃,不對!當孩子發覺自己會因為不好的分數而受到不好的對待時,他們可能就會漸漸地認為讀書和考試其實只是讓他人滿足的工具,而孩子他們該怎滿足自己呢? 然後也就漸漸不願相信自我鍛練的好處,當不再為自己而學習後,那學習的衝勁就漸漸掰了。試問,學習不順利的孩子該怎麼獨自面對未來環境? 又怎可能有自己的動力去開創更多的可能呢?
5. 要有允許孩子思路奔放、隨意發問的氣度:
差不多從開始當學生時,我就很喜歡扮傻子去問老師一些笨問題,算是一種對大人的信任測試吧! 因為這種行為可以輕易辨別出和自己相處的大人是在敷衍還是真的想跟我們耐心相處,真的是屢試不爽。不過,那也讓我瞧見了許許多多的世間現實,比方說沒耐心的教化學的資淺導師只會鉅細靡遺地回答優等生提問、現實的數學老師只在課後開的家教班才會解答學生疑問..等等。請了解,不懂問問題的孩子經常就是我們大人口中的問題學生不是嗎? 這樣說對多數學生確實有失公平,因為別忘了你我都曾經是學生,都曾經對許多事一知半解,不懂得問問題不見得是知而不問或是裝懂,許多時候實在是不知該怎麼問才可以聽得懂或得到答案,心裡總是渴望接下來能被好好善待。
6. 不要只把讀書或碰書本的時間,才當作是在學習:
這就好像父母只相信孩子在身邊才算安全的道理一樣,都算是一種屈打成招的歪理。如果您說自己已經沒有時間觀察其他方面,所以只能靠這樣來判斷孩子的學習近況的話,首要問題該是改善您管理時間的方式而不是孩子的近況。家長必須先了解和接受一點,在學習新事物上我們當初過不了的那一關孩子很可能也會碰上,不過這次通過的機會大很多,因為您的加入可讓功力大增。
7. 最早要在性格發展逐漸獨立自主時,才讓他離鄉背井出遠門:
怎麼看出性格發展逐漸顯示獨立自主? 不難,當你嘗試放手給孩子自己去判斷、經歷再到決定一些事之後,跟著他一起反觀和討論先前決定之後的一些變化和影響時,就會明白他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有沒膽量朝著獨立自主的方向前去。古早時代的離鄉背井要面對的陌生環境相對單純,所以年輕反而是奔向海闊天空的最佳燃料,然而當今環境如果沒有先學會一些應對之道,太早離鄉背井可能就正意味著半生不熟的生活經驗,一下子就容易被冷冰冰的現實給打亂,想再站起來又要同時面對接踵而至的新狀況,在學習的道路上就會更顯孤單,也會讓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這麼說也不是要您拖住孩子禁止孩子出遠門,而是可以先從就近地點開始暖身,進行短期的分離來相互適應,並一定要努力維持心靈一起成長的狀態,這樣今後孩子獨處遇到困難時就容易推想當時和我們一起破題的著眼點,很快地就可以找到著手改善現狀之處。
8. 無時無刻都要準備進行新的調整:
為人父母的心態、跟孩子討論時的態度、事後的反省和回頭確認..。要明白,經過你這麼那麼教導他,這孩子就很可能受益幾十年或是搞砸一輩子的差別,因此請不要輕忽你即將要交給孩子的建議、說辭或其他的言語或肢體表達,更廣義的還有當你沒說話時在做的事,孩子們也會在一旁學著學著,慢慢地深深地學習著。所以在孩子可以打理好自己以前,請時時刻刻有所準備(誰說家長好當的?),面對新的狀況時或許就需要您做出適當的調整,幫助孩子支持孩子和他們一起成長。
待續...
...